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沼气专业科研机构,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截至2018年,现有职工110人,研究员10人,副研究员24人,硕博士66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人及其创新团队2个,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农科英才”7人。建有“农业农村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沼气技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四川省沼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6个国家省部级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通过40年的科研积累,已建成国内学科最全、科研力量最强的沼气科研队伍,成为我国沼气建设科技支撑体系不可替代的核心和中坚力量,担负着国家有关农村能源及环境保护方面重大基础及应用研究任务。
建所四十年来,在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领导下,研究所始终坚持以生物技术为手段,围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生物质资源利用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建成“能源微生物”、“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与污染控制”、“秸秆资源化利用”等6个创新团队。通过生物质转化理论、方法、技术、模式等研究,推动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农村沼气事业、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共承担了500多项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获得30多项国家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完成或参与完成大中型沼气工程700余项,涉及领域包括工业有机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大型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厌氧消化处理及达标排放处理等。切实减轻了农业环境污染,缓解了农村能源短缺的问题。长期以来,研究所不仅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建立了广泛合作研究与技术交流关系,还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亚太经社会(ESCAP)、世界粮农组织(FAO)、德国联邦政府下负责执行对外合作项目的机构(GIZ)、荷兰发展组织(SNV)等国际组织或非政府组织在沼气项目的建设、技术培训、技术支持等有关方面进行广泛联系并开展合作。
研究所以导师队伍建设为基础,学科梯队建设为核心,把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旨在将研究所建设成为我国农村能源及环境领域的科技研究基地和现代化人才培养基地。研究所现有博导5人,硕导26人。截至2018年已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86人,博士研究生4人,留学生1人。主要从事厌氧微生物基础性及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沼气发酵工艺及装置研究、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消化工艺及厌氧消化液后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分散厌氧处理、沼气脱硫与废水脱氮除磷、沼气生产及热电联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沼气生产、净化及利用装备及相关设备的研制开发、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技术及有关政策研究、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优良的科研设施设备、充足的科研经费、高素质的导师队伍、丰富的教学资源、广泛的对外交流合作,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和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培养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农业科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科研仪器设备
近几年,研究所充分利用科研条件优势,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作为发展主线,在导师的积极配合下,狠抓研究生培养质量,积极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2011年以来,研究生先后有46人次分别荣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毕业生、优秀学习奖、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2015-2018年连续四年荣获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硕士论文及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近三年,研究生先后共发表SCI论文23篇,累计影响因子80.932,其中多名研究生荣获中国农业科学院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大部分毕业生进入农村环境领域、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等工作,以素质全面、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等鲜明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