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积极服务国家科教外交战略大局和科技创新需求,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积极实施中外合作博士学位教育项目,建立完善国际教育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人才。2011年成立国际教育处。2017年10月成立国际教育学院。经过10年的发展,研究生院国际教育规模、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实现了研究生院国际教育的跨越发展,有力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
2007年4月19日,研究生院经教育部批准获得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资格(教外司来【2007】490号)。2007年11月13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正式批准研究生院启动招收外国留学生工作(京教函【2007】723号)。2008年,研究生院首次招收外国博士留学生。2009 我院招收了12名外国留学生,获中国政府奖学金、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等各类外国留学奖学金总额达75万元,生源来自10个国家,分布在10个研究所,涉及12个专业。
研究生院实行来华留学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充分发挥研究所和导师的积极性,导师、研究所和研究生院层层把关,院所协同做好招生工作。招收对象主要为国外大学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政府部门技术管理人员及优秀应届毕业生。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网站、研究生院网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渠道、在校生和校友等多种途径,扩大研究生院留学生教育和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影响。招生工作综合考虑申请人的年龄、国别、学历、英文水平、教育背景、学术水平和申报专业等情况择优录取。2010年设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奖学金”。2016年首次实行“全年接受申请,春秋季入学”的招生方式。2016年首次获得北京市外国留学生“一带一路”奖学金。2017年首次获得教育部中国政府“丝绸之路”奖学金。
自2009年以来,申请来研究生院学习的人数持续增加,生源主要以亚洲和非洲和南美洲国家的生源为主,同时也吸引了一批在北美、欧洲、大洋洲和亚洲的知名高校和在北京大学、中国农大、江南大学等国内“双一流”高校获得硕士学位的生源。从研究生院留学生招生情况看,申请者大多是本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农业部门的骨干,来华学习意愿强烈,职业导向和目标定位明确,招生录取比例约为10:1,生源生源国别进一步多元化,生源质量有基本保障,生源总体质量稳步提高。
表1 2009-2018年研究生院留学生教育发展情况
项目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招收留学生数 |
21 |
50 |
56 |
61 |
66 |
56 |
67 |
154 |
231 |
227 |
报到留学生数 |
12 |
36 |
45 |
35 |
46 |
53 |
46 |
132 |
203 |
191 |
在校留学生数 |
16 |
50 |
94 |
117 |
137 |
150 |
155 |
245 |
395 |
523 |
在校生国别数 |
10 |
18 |
28 |
34 |
42 |
43 |
46 |
47 |
53 |
57 |
2009至2019年,研究生院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类型不断丰富,留学生规模有了长足的发展。2018年招收外国留学生218人,实际报到新生191人,其中博士生158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108人,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源占61.3%。新生学习专业涵盖33个学位授予专业,生源来自43个国家。2018年在校生规模达523人,其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源占71.7%,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占54.5%,在校博士留学生470人,位于全国农林高校首位。留学生来自亚、非、欧、美和大洋洲的57个国家,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个,分布在全院31个研究所、40个学科专业。留学生教育在扩大招生规模、优化生源结构和提高生源质量方面成绩显著,有力提升了留学生教育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农业“走出去”的能力。
研究生院留学生培养教学实习"趋同培养"模式。根据《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的规定》(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9号令)和国家留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2009年首次制定了《留学生手册》,明确了留学生课程学习、培养环节和学位授予的具体规定。留学生实行“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的管理模式,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处负责统筹留学生培养教学管理,研究所负责留学生回研究所后的论文研究和部分专业课的管理工作。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处(国际教育处成立前由学位办负责)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发布开课目录和要求,负责集中教学组织、教学监督、教学评估和课程成绩管理等工作。2009年研究生院首次开设了《初级综合汉语》、《汉语会话》、《中国概况》和《农业科技进展专题》4门英文授课课程。2011年新开设《实验设计与生物统计》。2014年新开设《中国文化》课程。从2016年开始,研究生院根据留学生春季、秋季入学的实际需要,组织春季和秋季学期课程教学工作。2016年开设英文课程15门次,2017年开设英文课程18门次,2018年开设英文课程25门次。2017年兽医学院首次组织开设留学生课程6门,2018年组织开设留学生课程10门。通过“建、聘、引”的方式,实现了留学生课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表2 研究生院留学生英文课程开设情况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一级学科 |
开课单位 |
上课地点 |
首次开课时间 |
1 |
初级综合汉语 |
90 |
3 |
公共课 |
研究生院 |
研究生院 |
2009.9 |
2 |
汉语会话 |
72 |
2 |
公共课 |
研究生院 |
研究生院 |
2009.9 |
3 |
中国概况 |
34 |
2 |
公共课 |
研究生院 |
研究生院 |
2009.9 |
4 |
中国文化 |
17 |
1 |
公共课 |
研究生院 |
研究生院 |
2014.9 |
5 |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
40 |
2 |
公共课 |
作科所 |
研究生院 |
2011.09 |
6 |
SPSS 统计分析 |
45 |
2 |
公共课 |
环发所 |
研究生院 |
2018.03 |
7 |
学术写作 |
32 |
2 |
公共课 |
研究生院 |
研究生院 |
2015.09 |
8 |
农业科技进展专题 |
32 |
2 |
公开课 |
研究生院 |
研究生院 |
2009.9 |
9 |
植物生物技术 |
32 |
2 |
生物学 |
中国农大 |
研究生院 |
2018.09 |
10 |
高级分子遗传学专题 |
32 |
2 |
生物学 |
生物所 |
研究生院 |
2018.09 |
11 |
植物发育生物学专题 |
36 |
2 |
生物学 |
作科所 |
研究生院 |
2017.07 |
12 |
植物分子育种 |
36 |
2 |
作物学 |
作科所 |
研究生院 |
2016.09 |
13 |
植物保护前沿 |
36 |
2 |
植物保护 |
植保所 |
研究生院 |
2018.09 |
14 |
害虫综合防治 |
40 |
2 |
植物保护 |
植保所/CABI |
植保所 |
2017.03 |
15 |
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 |
32 |
2 |
植物保护 |
植保所/CABI |
植保所 |
2017.09 |
16 |
分子环境土壤学 |
18 |
1.5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环发所 |
研究生院 |
2018.09 |
17 |
微观经济学 |
32 |
2 |
农林经济管理 |
信息所 |
研究生院 |
2017.09 |
18 |
计量经济学 |
32 |
2 |
农林经济管理 |
信息所 |
研究生院 |
2018.03 |
19 |
食品科学技术研究进展 |
32 |
2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加工所 |
研究生院 |
2018.9 |
20 |
食品营养科学专题 |
32 |
2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中国农大 |
研究生院 |
2018.9 |
21 |
植物生理生态学 |
48 |
3 |
生态学 |
环发所 |
研究生院 |
2019.9 |
22 |
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管理 |
36 |
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资划所 |
研究生院 |
2019.9 |
23 |
农业遥感导论 |
33 |
2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资划所 |
研究生院 |
2019.9 |
24 |
动物基因组与育种 |
72 |
3 |
畜牧学 |
牧医所 |
研究生院 |
2019.9 |
25 |
动物基因组编辑 |
36 |
2 |
畜牧学 |
牧医所 |
研究生院 |
2019.9 |
26 |
家畜消化生理学 |
36 |
2 |
畜牧学 |
牧医所 |
研究生院 |
2019.9 |
27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题 |
36 |
2 |
畜牧学 |
饲料所 |
研究生院 |
2019.9 |
28 |
农业经济管理专题 |
36 |
2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经所 |
研究生院 |
2019.9 |
研究生院坚持以培养质量为核心,发挥“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的特色和优势,在借鉴国内外高校留学生培养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留学生培养和质量保证体系。2013年修订了《留学生手册》并提供中英文版本。根据《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42号令),按照中外学生“趋同培养”原则,2017年全面修订了《留学生手册》,2018年首次制定《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留学生培养暂行规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留学生培养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教学培养管理规定,研究制定了留学生培养方案。留学生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学科研究方向、培养年限、培养方式、培养环节(课程学习、论文研究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活动、发表论文)、学位论文、毕业与学位授予的要求。留学生基本学制3年,硕士生最长学习年限4年,博士生最长学习期限不超过6年。培养语言为英语或中英文双语教学。实行导师负责制和研究生指导小组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留学生按规定要求注册和获得学籍,完成课程学习、培养环节、发表论文和论文答辩,达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中国农业科学院中文毕业证和学位证书,并提供相应的英文翻译证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为留学生开展论文科研提供了高水平的研究平台。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充足的科研经费、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先进的科研设施,积极资助留学生学生开展高水平创新研究,留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回研究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研究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活动、发表论文、学位论文答辩等工作。留学生培养采用“寓教于研”的培养模式,留学生在导师所在创新团队开展论文研究,在科研实践中培养留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科研素养。2016年坦桑尼亚籍博士毕业生Lyatuu Eliamoni Titus等3人首次荣获中国政府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并应邀参加了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的“感知中国—中国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体验”系列活动。2017年Darith Siek等3名博士留学生生荣获2017年中国政府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2018年博士留学生Zaib Ur Rehman荣获2018年中国政府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经过多年的教学培养实践,研究生院已形成一套科学适用的博士留学生教学培养计划,中外研究生按相同的时间节点和标准进行考核和评优,建立了以培养质量为导向的奖励激励机制,保证了博士留学生的培养质量。
表3 中国政府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
姓名 |
国籍 |
专业 |
研究所 |
导师 |
层次 |
获奖年份 |
SHAHAT SABET MOHANMED |
埃及 |
农业经济管理 |
农经所 |
王济民 |
博士研究生 |
2016 |
LYATUU ELIAMONI TITUS |
坦桑尼亚 |
农业经济管理 |
信息所 |
聂凤英 |
博士研究生 |
2016 |
PRINCE MAROWA |
津巴布韦 |
作物遗传育种 |
烟草所 |
郭永峰 |
博士研究生 |
2016 |
SIEK DARITH |
柬埔寨 |
农业经济管 |
信息所 |
许世卫 |
博士研究生 |
2017 |
MD.HABIBUR RAHMAN |
孟加拉国 |
作物遗传育种 |
水稻所 |
程式华 |
博士研究生 |
2017 |
AHMED ELSAYED IBRAHIM GOMAA MOHAMMED |
埃及 |
微生物学 |
生物所 |
林 敏 |
博士研究生 |
2017 |
ZAIB UR REHMAN |
巴基斯坦 |
预防兽医学 |
上兽医 |
丁 铲 |
博士研究生 |
2018 |
研究生院和研究所组织留学生社会实践和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常年组织留学生参观国家农业图书馆、中国农业博物馆、民族博物馆、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北京园博园等。2016年首次组织“感知中国”农业与生命科学留学生博士论坛”和中外学生“友好班级”交流活动,组织2名留学生参加北京市外办举办的“未来领袖青春使者”国际夏令营活动。2018年组织留学生参加“我与北京”征文比赛,泰国籍硕士留学生Sasivimol Jitbanterngpan获2征文比赛二等奖,研究生院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通过组织留学生参加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和留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现中国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软实力,增强留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培养知华友华的高层次农业专门人才。
根据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的有关规定,研究生院建立了奖学金评审、教学培养、学籍管理、签证办理、住宿管理、健康保险、校园安全、服务管理等有关规章制度。2010年制定了《外国来华留学生工作手册》。2016年制定了《留学生公寓管理暂行规定》(农科研生[2016]7号)。2018年7月制定了《留学生公共厨房管理暂行规定》。研究生院建立了留学生入学教育、 宿舍定期检查、禁毒宣传、专项安全排查等活动。新生入学报到后,研究生院及时发放放电信诈骗宣传页、禁毒宣传材料、教学管理、宿舍管理等规定。协助留学生在入境24小时内到属地派出所办理住宿登记和居留许可。组织留学生入学教育宣讲会和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见面会,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院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和留学生管理的基本情况,以及奖学金评审、教学培养、学籍管理、签证办理、住宿管理、健康保险、校园安全、服务管理等有关事项和要求,并详细解答留学生家属来华申请、校园网络、毕业要求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问题。组织成立留学生班委会,选派具有多年留学生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留学生班主任(留学生辅导员),做好留学生的指导、咨询和服务工作。研究生院重视校园安全管理,积极配合上级安全主管部门进行安全核查,与留学生签订校园安全协议书,加强禁毒宣传,未出现过留学生违法违规、投诉举报、不良舆情等负面问题。
研究生院留学生毕业与学位授予按照国内学生的规定和程序实现趋同管理。留学生学位论文可使用中文或英文撰写,但须有中文题目和中文摘要,论文格式与国内学生相同。留学生答辩时须用汉语进行自我介绍并报告论文摘要,通过论文答辩后准予其毕业,颁发毕业证书;通过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后,授予相应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2011年首届留学生毕业,至2018年7月共毕业留学生243人,其中博士193人、硕士50人。2011年首届毕业博士留学生2人,2012年毕业留学生11人,2013年博士留学生18人、硕士留学生10人;2014年博士留学生33人、硕士留学生6人;2015年博士留学生27人、硕士留学生7人;2016年博士留学生29人、硕士留学生11人;2017年士博留学生39人、硕士留学生7人;2018年博士留学生37人、硕士留学生6人。
研究生院留学生毕业后能够学以致用,就业总体质量高。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留学生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就职的占70.9%,在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就职的占20.2%,继续深造的占5.1%,在企业就职的占3.8。毕业留学生在促进该国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及国内相关单位的科教合作、推进联合实验室建设及资源引进、人员交流和产品“走出去”方面发挥了“科技大使”和“文化大使“的作用。研究生院探索建立了留学生教育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实现了留学生规模的快速发展和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培养了一批“知华、友华”和具有“农科”情节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留学生教育已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自2002年起研究生院与总部设在美国依阿华州的世界粮食奖励基金会(World Food Prize, WFP)进行合作,每年接待对方派出的1名实习学生。自2009年至2018年,研究生院共接待了9名进修生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饲料所、生物所和环发所等相关研究所进修。研究生院根据项目实习生的研究方向和科研兴趣,遴选知名导师对其进行指导培养。项目实习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实验研究、田间实践、数据收集、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等教学培训活动。从多年来的项目执行情况看,项目执行效果好,扩大了中国农业科技的影响力,增加了中外学生的交流。2018年10月16至10月20日,研究生院李哲敏副院长率团参加在美国爱荷华州得梅因市举办的世界粮食基金会博劳格-劳恩(Blauge-Ruan)国际实习生计划项目20周年庆典活动。在庆典会上,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主席肯尼斯.奎因(Kenneth M.Quinn)大使向中国农业科学院颁发了“突出贡献奖”,以表彰我院在世界粮食基金会博劳格-劳恩国际实习生计划项目所做的突出成绩。我院作物科学所李学勇研究员指导的实习生汉斯.瑞恩瑟(Hans Riensche) ,获得2018年度世界粮食基金会博劳格-劳恩国际实习生计划项目唯一的“约翰. 克里斯托奖”(John Crystal Award)。
2013年,教育部批准研究生院与比利时列日大学合作举办“农学和生物工程博士学位项目(批准号MOE11BE1A20131371N)”(简称中比项目)。项目学制4年,实行“3(国内学习)+1(国外学习)”的培养模式。本项目招生按照教育部批准的学位类别和招生规模(20人/年)执行。招生标准符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比利时列日大学博士生的入学要求。本项目是研究生院首次开展中外合作博士项目招生,2013招生19人,2014年招生19人,2015年招生18人,2016年招生17人,2017年招生20人,2018年招生20,2019年招生20人。中比项目现有在校生92人。2017年首届毕业生12人,共发表论文51篇,其中博士生孙永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累计影响因子23.27,获研究生院2017年高水平论文奖。2018年中比项目9名毕业生顺利毕业,共发表论文29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2篇、第一作者SCI论文20篇,其中胡博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为9.236。项目毕业生就业去向良好,大多为科研院所和高校以留学回国高层次人才的身份录用,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2013年中比双方共同组建项目管理委员会,并定期召开工作年会。2013年11月21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项目工作年会。2014年5月26至27日在比利时列日大学召开了第二次项目工作年会。2015年9月24至26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项目工作年会。2016年6月2至3日在比利时列日大学召开了第四次项目工作年会。2017年5月22至25日在北京召开第五次项目工作年会。2018年5月24至26日在比利时列日大学召开了第六次项目工作年会。2019年5月21-23日在北京召开第七次项目工作年会。项目管委会在中比双方分设项目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执行和日常管理,中方办公室挂靠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处,比方办公室设在列日大学让布卢农业生物技术学院。2016-2019年,每年引进比利时列日大学“应用多变量分析”和“ 科学论文写作指南”2门英文课程。
按照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有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要求,研究生院及时报送项目招生简章备案、新生学籍信息网络系统备案、项目年度报告和项目评估报告等材料。在校生信息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上报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www.jsj.edu.cn)审核备案。2016年9月起研究生院将项目博士生助研津贴标准由2500元/月提高到3000元/月。2018年9月起研究生院将博士生助研津贴标准由3000元/月提高到3750元/月。项目博士生导师、比利时列日大学Frederic Francis教授荣获2015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2015年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唐华俊副院长与比利时列日大学校长Albert Corhay共同签署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比利时列日大学合作备忘录》。2017年6月研究生院与列日大学续签了合作协议。
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通报2017年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评估结果及后续工作的通知》(教外司办学[2017]2340号),我院参加评估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比利时列日大学合作举办农学和生物工程博士学位教育项目(批准书编号: MOE11BE1A20131371N)”顺利通过教育部主管部门的评估并获得批准延期(2018-2025)。项目合作双方对项目合作成果高度认可,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2015年8月,教育部批准研究生院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举办农业和生命科学博士项目(批准号:MOE11NL1A20151701N)。项目学制4年,实行“2.5(国内学习)+1.5(国外学习)”的培养模式。本项目招生按照教育部批准的学位类别和招生规模(20人/年)执行。招生标准符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博士生的入学要求。2016年首次招生19人,2017年招生18人,2018年招生20人,2019年招生20人。目前全部在校生共54人。2016年成立项目管委会,在中荷双方分设项目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执行和日常管理。中方办公室挂靠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处,荷方办公室设在瓦赫宁根大学研究生院。2017年6月22至25日,罗长富副院长率团参加在瓦赫宁根大学召开的首次项目年会,我方管委会成员和导师代表8人参会,双方共同研究确定项目2017-18年度工作计划、具体招生工作安排、课程和师资引进及专家学术交流等相关事宜。2017年12月,研究生院邀请荷方项目协调员Claudius van de Vijver进行专题宣讲活动,宣传项目特色优势、招生方式、培养模式和管理要求等,进一步扩大了项目影响。2018年5月12至17日在北京召开了中荷项目第二次年会,会议评估了2017年工作进展,讨论通过了2018招生预录取名单和2019年工作计划。2016-2019年,每年引进荷兰瓦赫宁根大学 “Efficient & Effective Academic Development(高效开展学术研究)”和“Academic Writing & Presenting in English (学术写作及英语演讲)2门英语课程。项目合作双方对项目合作的高度认可,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研究生院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大力拓展国际合作伙伴,持续推高研究生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人员派出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合作层次持续推高阶。2010—2018年累计出访团组47个,出访国别(次)78个,出访人数97人次,其中2018年出国团组9个(含2个参团团组),出访国别14个,出访人员25人次,出访期间签订合作协议/备忘录8个。
研究生院围绕中外合作办学、来华留学生教育和师生交流及教学资源引进工作,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国际合作层次持续推高,研究生教育全球布局迈上新台阶。2009-2018年累计接待来访团组74个,来访国别(次)110个,来访人数514人次,其中2018年来访团组10个、国别14个,来访人员31人次。
根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工作安排,做好研究生院研究生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人员项目申报与材料审核工作,十年来共有214名研究生成功申请到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项目,具体情况如下:2010年成功申请公派出国研究生13人;2011年成功申请公派出国研究生14人;2012年成功申请公派出国研究生15人;2013年成功申请公派出国研究生25人;2014年成功申请公派出国研究生19人;2015年成功申请公派出国研究生26人;2016年成功申请公派出国研究生19人;2017年成功申请公派出国研究生39人;2018年成功申请公派出国研究生44人。
1985年开始,研究生院聘请外籍教师担任外语教学任务。研究生院按照北京市外专局关于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的规定,建立了外国专家聘任管理工作机制,国际教育处负责外教的聘请手续和来华工作相关证件的办理,培养处外语教研室负责外教的教学安排和工作评估,院长办公室及财务处负责工资发放,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后勤保障工作。2009年至2018年,共聘请来自6个国家的11位外籍教师。
研究生院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国际合作资源,促进开展教学资源引进、师生交流和校级交流活动。组织开展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海外实习项目、世界粮食奖励基金会实习生项目、国际应用生物中心(CABI)课程引进和联合培养博士项目等项目。2012年开始,先后与比利时列日大学(2012)、荷兰瓦赫宁根大学(2014)、澳大利亚悉尼大学(2015)、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2017)、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2018)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2018)等6所国际知名高校签署了关于开展合作办学的协议。同时,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和农业“走出去”战略需求。累计与全球5大洲的16个国家和一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备忘录27份,有利推进国际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