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热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开设“乡村学经典研究”专业课程

3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专业课“乡村学经典研究”正式开讲。中国农科院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合成研究员以“读懂传统才能读懂现代”为题介绍了课程概况。乡村振兴学院书记、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姜梅林出席。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胡向东主持开课仪式。农民日报编委曹茸应邀出席。

1.png

张合成介绍课程概况

读懂乡村才能读懂中国,读懂传统才能读懂现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为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乡村振兴学院高度重视、统筹谋划,研究生院、农经所顶层设计、协同推进,组织该领域1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召开12次专题研讨会,历经一年多的专业论证、斟酌推敲、反复打磨、审查报批,形成了“乡村学经典研究”的教学讲义、课堂课件、教师团队、授课方法、质量监督等系统方案。

课程内容包括“经典著作”“经典制度”与“经典案例”三大模块。经典著作板块旨在奠定理论基础,解读乡村变迁,涵盖《乡土中国》《吕氏乡约》《乡村建设理论》《摆脱贫困》四大专题,分别从乡村社会学观察、道德礼教制度分析、乡村建设历史探索、共同富裕理论根源等角度解析乡村社会的演进脉络。经典制度板块旨在梳理制度演进,拓宽国际视野,包括“集体农庄”“人民公社”“包产到户”和“国际乡村制度比较”四大专题,系统回顾和剖析不同历史时期的乡村制度变革,引导学生思考乡村发展的制度逻辑和历史经验。经典案例板块旨在透视成功经验,激励创新发展,围绕“千万工程”和“脱贫攻坚”两大专题,重点解析中国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素材。

课程十个专题的主讲教师均由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担任。魏百刚、张天佐、金文成、黄延信等外请专家,不仅在各专题理论研究方面有深厚的学术造诣,更在实践层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个专题还配备了若干名助理教师,一名学生助理,形成以8位主讲教师为核心、20位助理教师与10位学生助理为补充的多层次教学支持体系,确保课程实施的专业性与高质量。

中国农科院2024级农业经济管理、乡村振兴理论与政策等学科的博士生,以及来自农民日报,中国农科院重大任务局、研究生院、农经所、乡村振兴学院的60余名师生共同参加了本次开课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