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热点

我院研究生在Nature上发表研究论文

近日,我院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巫可佳(2019级博士)和我院研究生周雷(2019级硕士/2023级博士)以第一和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期刊Nature上发表了“Isolation of a methyl-reducing methanogen outside the Euryarchaeota”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728-y)。

甲烷既是全球第二大的温室气体,也是绿色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全球大气生物甲烷主要由产甲烷古菌产生,这类古菌是有机物降解产甲烷代谢(俗称“沼气发酵”)的关键功能微生物,在地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去的观点认为产甲烷古菌隶属古菌域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近年来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因组学研究,提出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着非广古菌门的古菌, 并推测这些新型古菌具有发酵生长、硫氧化等非甲烷代谢潜能。但迄今为止,这些古菌处于“暗物质”状态,一直没有纯培养物,无法进一步研究它们生理生态功能。

巫可佳和周雷等利用鸡尾酒分离法,首次纯化获得Verstraetearchaeota(佛斯特拉门)古菌纯培养物 Methanosuratincola petrocarbonis  LWZ-6。通过13C-同位素标记、模拟培养、NanoSISM和膜脂分析,证实了该古菌具有氢依赖代谢甲基化合物产甲烷的生理功能,但不具有发酵生长能力。该研究发现的新型产甲烷古菌,将为研究全球碳循环机理和低碳技术研发提供了新型生物资源基础。这也是我国首次在顶级期刊发表厌氧微生物分离培养的报道,是我国在厌氧古菌资源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我院沼气科学研究所承磊研究员、荷兰瓦赫宁根大学Diana Sousa教授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这是沼科所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联合研究生资助项目首次在《Nature》发表研究论文,是我院研究生高质量培养的典型案例。

承磊研究员是两位研究生的导师,他前期指导的2名研究生(2017级硕士周卓和2021级博士研究生付琳),也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上发表“Non-syntrophic methanogenic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by an archaeal species”的研究论文(Doi: 10.1038/s41586-021-04235-2)。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院科技创新工程、四川省科技创新群体等项目资助。

图1 Verstraetearchaeota古菌的分离培养及其菌体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