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热点

我院参加2013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

    9月24日下午,我院近250名研究生参加了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市政府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2013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出席并致词,中科院郑哲敏院士、中国社科院张海鹏研究员、中国工程院杜祥琬院士为研究生们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道德教育报告会。

    郑哲敏院士是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长期从事固体力学研究,开拓和发展了我国的爆炸力学事业,于2013年1月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郑院士以《学知识、练本领、做诚实人》为题,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向同学们讲述了在国家危难、民族危机的年代,老一辈科学工作者所具备的拼搏奋斗、脚踏实地的科研精神和坚定信念,向同学们展示了在时代变迁中,我国由科技救国逐渐走向科技强国的艰辛历程,教育同学们要掌握与他人交流学习的能力,做学问时要培养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并能够始终做到诚实守信。

    张海鹏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对中国近现代史学的理论研究方法、海峡两岸关系研究及中国近代社会科学等方面有诸多研究成果。他为同学们做了关于《学习老一辈学者在治学与学风上的优秀品质》的报告,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引导,以老一辈科学家的具体事迹为案例,为同学们剖析了在学术殿堂中所需的优秀品质,指出“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劳动,科学家必须是最诚实的人”。

    杜祥琬院士是应用物理学专家,曾主持我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和核武器中子学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是我国863计划激光专家组首席科学家。他从构建“追求真理、造福人类”科学精神体系的整体出发,以《恪守底线,追求卓越——与青年朋友谈心》为题,用平实幽默的语言与同学们分享他的经历和经验,提醒同学们在“引用他物、论文属名、尊重数据”这三方面做到诚实守信;另外,在做研究时要尊重事实、深入思考、不断探索,这样才能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才能为建设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杨曦代表全体参会学生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并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恪守学术规范,砥砺道德品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此次报告会的召开为初入科学研究领域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院的同学们明确了维护良好学风、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意义,坚定了大家在建设文化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