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热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征集“院歌”启事

 “院歌”是研究生院对外宣传的形象性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奋发努力、开拓创新,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为构建和谐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凝聚力,推进研究生院的改革与发展,经研究决定,向全院师生员工、广大校友及其关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征集“院歌”。

一、征集主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歌”

二、征集要求

1、总体要求

“院歌”是研究生院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围绕我院形象识别系统——院徽和院训进行展开。(附件1:院徽标志及释义,附件2:院训及其释义)

2、院歌要求

院歌是体现办学特色、凝聚人心、激励师生开拓创新的精神旗帜。它从艺术角度表达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理想、意志和精神风貌。

院歌要求曲谱旋律优美感人,节奏流畅明快,能充分体现激奋、昂扬、向上的气概。重点反映研究生院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广大师生员工爱岗敬业、热爱校园的奉献精神。词曲篇幅不宜过长,并适合广泛传唱。作品可以只是词或曲,词曲同体更佳。

3、作品要求未曾公开发表。坚决杜绝抄袭、仿造等侵权行为。

4、一经采用,作品版权归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所有。请自留底稿,无论是否入选,均不退稿。

三、征集对象

本院全体师生员工,同时面向校友及社会各界。

四、征集方法

  作品包括文字稿件和电子文档,标题请注明“院歌征集”,并请注明真实姓名和详细联系方式。文字稿件请于20136月底前交至或寄至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办公室(邮编100081,电子文档请发送至:gaolei01@caas.cn

办公电话:(01082109689

传  真:(01082106609

联系 人:高     李志平

五、评选及其奖励办法

经初步评选,选出较好的方案公布在研究生院网站上,由广大师生投票评选,然后在投票基础上由学院组织专家评审小组进行审议,最终确定院歌。对入选作品的作者给予一定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对最后被选中作品的作者给予特别奖励。

 

附件:1.院徽标志及释义,附件2:院训及其释义

附件1

院徽标志及释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院徽由汉印农字图案为核心,加中英文校名组成。选取汉代古印“农”字,造型端庄稳重,结构严谨,笔画间疏密有致,古朴雄浑,既体现了中国农业及农业科技悠久的发展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突出强调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为国家级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基地的主流地位。

“农”字内涵丰富而深远,集中表达了大农业的整体概念。该“农”字由上下两大部分组成:其中上半部分为两个“人”面向“田”作业的图案形成的象形文字,形象地表达了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形态与其中的协作精神;下半部分为“辰”字:既寓意辰时(上午七点至九点),又代表日子和时光,代表中国传统的农时概念。揭示了农业与季节、时辰、天气等客观因素的紧密关系,也有珍惜光阴、勤奋作业的警世鞭策之意。结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的具体情况,其中包含的勤奋刻苦、脚踏实地、只争朝夕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十分隽永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由此“农”字构成的视觉符号,在整体上表达了大农业的宏观概念之同时,其部分笔画也形象地呈现了英文字母E (education教育/Excellent优秀的、卓越的)、W (World世界的)H (High高端的、高等的)F (Farming农业、农事/Food食物、食品-民以食为天)。对应地表示研究生院作为高等农业教育机构的性质、地位、任务和国际化发展目标。

整体标志为圆形,而其中的核心图案的“农”字为方形,体现了“天圆地方”,“天地相合”的传统思想;整齐的直线与圆润曲线之间形成了动静有致的对应关系,以乾坤概念反映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以载物”的朴素哲学思想;同时,也寓意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严谨、务实的治学理念和规范的管理作风,象征着勃勃的发展生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附件2

院训及其释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训是“明德格物 博学笃行”,明德格物出自《大学》,博学笃行出自《中庸》。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