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埃博拉疫情知识宣传

    f8bc126e3f031556a16904.jpg    从西非国家几内亚开始的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正呈加速蔓延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7月29日的最新统计数字,此轮疫情从2月份在几内亚被发现至今,几内亚、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四个西非国家已报告1323个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729人丧生。尽管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仍然严峻,但全院师生不要为此感到恐慌,但有必要了解有关埃博拉的防控知识。

1、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致死率可高达90%,尚无有效疗法。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狒狒、猴等)均可为本病传染源。接触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人或动物的血液及其他体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如尿、粪便)等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博拉疫情区域包括几内亚、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刚果(金)。

 2、 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和体征是什么?

  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病例会同时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临床检验结果包括血液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肝酶升高。

  潜伏期2-21天。病人一旦开始出现症状,就具有传染性。病人在潜伏期内没有传染性。

埃博拉病毒感染只有通过实验室检测才可确认。

3、哪些人的感染风险最高?

  出现疫情时,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为:

  (1)医务人员;

  (2)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

  (3)在葬礼过程中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的人员;

  (4)在雨林地区接触了森林中死亡动物的人。

4、温馨提示

   目前尚无获准使用的埃博拉疫苗。有几种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但目前尚无任何疫苗可用于临床。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减少发病和死亡的唯一方法。

f8bc126e3f031553b12403[1].jpg

  虽然最初的埃博拉病例是通过处理受感染动物或其尸体而引起的感染,但续发病例感染往往是由于直接接触病例体液,或不安全的病例管理和丧葬操作造成的。本次暴发主要是通过人间传播扩散造成。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帮助预防感染,限制传播:

  (1)了解疾病的性质、疾病是如何传播的以及如何防止其进一步扩散的知识

  (2)遵从国家卫生部门发布的指引性文件

  (3)如果怀疑周边的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鼓励并支持他们到医疗机构寻求医学治疗

  (4)处理埃博拉死亡病例时必须穿戴合适的防护设备

  此外,在受影响的热带雨林地区,个人应该减少与高风险感染动物的接触(如:果蝠、猴子或猿)。如果怀疑某动物已被感染,则不要再去处理它们。动物制品(血和肉)被食用前应确保煮熟。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在出国时应注意了解当地疫情进展情况,并做好相关个人防护。如果到疫区,应特别避免接触具有相关症状的病人及避免接触病人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尽量减少去野外,并接触灵长类动物等。如有相关外出史又出现了类似出血、发热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市民,在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生。医生在遇到相关临床表现的患者时,需要格外关注患者是否有前往非洲等疫区的外出史,以便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

 

具体文件参考: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二版)

http://www.nhfpc.gov.cn/jkj/s3577/201408/4df4931fb9174219813f3fcd0f54f65e.shtml#